观点一:国外的课堂氛围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首先,国外授课的方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班型的设置上。
同一门课,学校会设置大课,叫lecture, 上课的人数会比较多,另外还会配上一节小课叫seminar,班型大概只有10人左右。在大课lecture上,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在小课seminar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导,是引导型教学。通过课下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一般是文献或是相关材料,上课的时候老师会抛出和课下阅读相关的更深入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并进行答疑和讲解,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课堂氛围的体验因人而异。在一定程度上,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知识的吸收。对于语言能力好的同学,在课堂上他的参与度就自然会很高,同学间的彼此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对于语言能力的比较薄弱的同学,能够阅读完老师布置的任务已经十分困难了,没有一定的输入,何以谈输出?
观点二:国外的课堂氛围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国内国外我都上过学……还是能说一下吧~
小毛杨老师是在国外读的是研究生~
留学时候,一门课会有一个lecture,还有1个tutorial~
lecture是2小时的,一般在像国内电影厅那么大的厅上的,当然也有大点的是在我们搞毕业典礼的那个hall上的。
授课人是lecturer啊,有的是professor嘛,有的只是个讲师嘛~这个就具体情况了~老师国籍也是各种都有可能~
lecture上老师就噼里啪啦讲啊讲~有的也会让学生回答问题~课堂氛围挺好的,我记得当时有一门课是management,当时日本出了个什么事情,老师连着几个星期叫同一个日本男生来问最近日本民众反应如何~那个男生还是冲绳海滩冲浪男孩风的,高大头发还挺长,哈哈,我好几次在火车上看到他,每次都想起他站起来用日本口音app必威体育羞涩表达的样子。
lecture的上课时间,一门课一周就一次lecture,你错过了就只能下周呢~
我读书时候,课堂上交头接耳的情况不多。点名也有一定几率,点到了你而你没去就呵呵哒吧~要记录的哇~
tutorial是1小时,有的是lecturer来当tutor,有的是博士生来当tutor,我记得我们有一个tutor是honor毕业在外面工作了的忘了是不是在读phd,不好意思,当时就记得honor了~
我们学校的tutorial真的是经常点名,会记出勤率~移民局有80%出勤率的要求,可也不是所有学校所有科目都那么频繁点名~“自修中心”类型的学校也有。
作为我这样一个中文名拼音对鬼佬比较诡异的,每次听到不同老师点名,我都觉得“老板您能再有创意一点咩?”具体鬼佬老师都怎么点我名的,我就不说了~你们会爆笑~
tutorial主要就是讲作业啥的~我们读master真的是每周都有作业啊啊啊啊~
tutorial的话,学生老师的互动非常频繁,小组讨论来分享自己对作业的理解,然后每个人来讲一下,或者一个代表来讲一下~都有可能~
tutorial有时候是在晚上上的,看你选时间嘛~小毛杨老师是什么时间都选过,除了最早的……
诚实点讲,我国外留学时候会比我在国内读本科时候认真一点吧。有不少local同学是工作人士,他们是公司或者机构出钱来读书的那种,如果tutorial我们一组的话,他们的态度会push我认真一点,虽然内心还是会依赖他们,他们的见解会很老练。
有一个鬼佬姐姐经常穿黑色或者灰色,耳朵上的耳环亮晶晶,手指上的戒指,讲话干练,整个人又礼貌,整个人带一种tough的精英范,开个非常大的suv,她的状态多年来一直让我心生向往。
观点三:国外的课堂氛围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第一点,就是在课堂当中能接触到真实的客户,因为我本身是学商科的。我记得有一年在学到如何为公司做宣传的时候,我们的教授就把一个真实的客户请来。他是一个小型的创业公司的负责人。然后,我们就在这一整个学期来为这一个客户服务。因为我完全是在一个真实的案例当中,或者说我是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去学习东西,而不是枯燥的从教科书上从课本儿上去学那些空洞的理论,所以我觉得这个是第一点特别重要的氛围的不同。
第二个我觉得很不同的氛围是我们的团队合作的意识会特别的强,因为在每一次课上,我们可能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我们是一个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因为在这一整个学期当中,我们会有特别多的机会和组员们一起去完成一个调查研究的项目,去完成一个对着全班同学和教授的报告。所以,在整个的上课的环境当中还培养了我们团队协作的能力。我们知道应该如何的去和大家分配工作、如何的去和别人交流、如何去说服彼此,甚至是如何的做出妥协,做出退让,来保证我们团队目标的实现。
给自己一次机会
去创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