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pixabay
观点一:考研未过线,二战会是更好的选择?
二战是否为更好的选择,要看自身情况。看到很多研崽一门心思想二战,有几个重要方面提醒大家:
二战不是喊口号,也不是把去年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如果还是用一战的心态来准备二战的话,那很有可能重蹈覆辙。所以你需要全面评估一战:
1.每一次的学习计划自己有没有按时完成?
2.有没有长时间的偷懒和得过且过?
3.明确的重要知识点,有没有主动地掌握和复习?
4.真得会运用知识点吗?不会的时候做补救措施了吗?
5.自己的目标院校是否贴合实际情况?
6.看到成绩后,有没有分析主观&客观原因?
二战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当你决定二战并询问父母意见的时候,你的父母同样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父母好好谈谈一战失力的原因、二战吃住的问题、二战如何计划等等。
二战是要将一战的日子再经历一遍,不仅仅是要更努力,还要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焦虑、孤独、害怕等。或许,你还要承受来自亲朋好友的冷嘲热讽。所以你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里承受能力。
观点二:考研未过线,二战会是更好的选择?
是否二战,首先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
1)问问自己考研的初心是什么。考研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个明确的目的是支撑自己在面对诸多诱惑、质疑和打击时最坚定的支柱。
2)分析考研失败的原因。经此一役,考研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应该是最为清楚的。如果二战的话,就要考虑能不能把这些“绊脚石”都挪走,比如复试被刷,目标过高,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对等等。
3)成本问题。一方面是时间成本;要考虑自己的年龄以及是否愿意花一年的重来一次;另一方面是金钱成本;父母是否提供经济支持,自己的存款能否支撑自己衣食、住宿无忧,安心复习备考一年;
祝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观点三:考研未过线,二战会是更好的选择?
作为一个十年前毕业的研究僧,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每年只有一次考研的时间,通常参加考研第一次的都是大四的同学,如果第一次没有过线,可以去找份工作做一年,同时备考,这个要注意备考的时间选择,不要太早,尤其是政治的备考太早没有意义,第二年再参加一次也不耽误今年太多的时间,一举两得,比较值得注意的是app必威体育的学习最好平时多做积累,不能临阵磨枪,没什么用,把政治放在最后一个月效果最明显。很多人把考研当成以后工作的敲门砖,我想很多人现在也还是这么想的,进学校躲两年社会,记住,大学毕业就是要进入社会了,读研的时候也要多接触社会,早做准备,早适应节奏。
观点四:考研未过线,二战会是更好的选择?
是否二战
1.要看你一战情况如何?
2.要看你对院校有多大的向往。
3.总结失败经验,分析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第一年对二战考生来说非常重要,之前的知识还没忘,二战值不值得,看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二战压力更大,很正常,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一条道走到黑。
根据以往情况看,二战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一战的同学也需要更加努力!
观点五:考研未过线,二战会是更好的选择?
据国家考试院公布数据,2018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2019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也就是说,选择二战的考生越来越多。为什么选择二战的比例逐年攀升?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你是本科毕业生,不夸张的说,人们眼中的“好”工作,50%以上与你无缘。所以,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条件尚可,一战的分数接近国家线,继续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那么,二战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友情提醒:如果你决定二战,你需要认真考虑几个问题。
其一,一战考试为什么失利?失在何处?公共课成绩还是专业课成绩不理想?还是自己不够努力?明确二战努力的方向。
其二,如果是专业课成绩拉后腿,是否继续报考原专业?复试时经常碰到二战、三战的考生,细问之下发现,三年报考的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选择报考专业,既要根据就业需求,更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二者兼而有之比较理想。
其三,二战期间,是否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还是全身心投入备考?众所周知,高考复读,分数基本可以提高50分以上,因为高考大纲变化不大,录取比例只可能增加而不会降低,复读提高了录取的可能性;考研则不同,二战总分即便有较大的提升,但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因为你所报考的学位点报考人数激增,计划录取人数不变,反而降低了录取的可能,位次比分数更重要。也就是说,变数较大。所以,如果选择二战,不论是边工作边学习,还是全身心投入备考,切记做好严格的复习计划,循序渐进,争取获得好的结果。
给自己一次机会
去创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