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初一下学期的时候,Y老师每周要求写一篇英语作文。第一周的主题是写公园见闻,已经记不清自己具体写了什么,那个时候估计也写不出什么能读的玩意。结果第一周Y老师出人意料地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向全班同学念了一遍,应该说是念一句分析一句,大体是说为什么好。即使时隔十多年,依然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Y老师开口的第一句:“XXX同学开头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排比,意境简单而美妙,让清晨公园的美景跃然纸上”。我当时原文是“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The bird is singing.”。以“大人”的眼光来看,Y老师对我作文的评价矫情而夸大其实。但当时的我却生平第一次在英语课上感觉到了一种被肯定的喜悦,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之前积压许久的对英语的恐惧感瞬间消失了。之后每周写作文之前,我总会为了能继续被选作范文而翻遍各类作文书和资料书。后来我的作文又多次被当作范文来念,自信心于是越来越强。纠结我当时的作文是否达到范文的要求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我那段时间慢慢开始坚信(而且信以为真),我的英语作文是班上写的最好的之一。 更重要的是,坚持了几个月之后,我的词汇量,句式多样性,语感都不知不觉有了很大提高。回首这段,我觉得是Y老师找了一个切入点(作文)赋予我一种荣誉感,我为了维护这种荣誉变得愿意花更多时间去经营。
3 个回复
淘堡司令
赞同来自: 小黄不
--------------------正文---------------------
那年我小学刚刚毕业,凭借数学上的天赋顺利进入了本市最好初中的最好班级。我的语文烂的一塌糊涂,连拼音都认不全(本来以为其他同学也是如此,后来发现只有我这么不开窍)。由于严重缺少“语言天赋”,小升初那个暑假几乎每天都在补习,补习什么?提前学习初中英文。我爸不放心其他人,专门安排我表姐(现在是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当时还在上大学)每天辅导我英语。记得那个暑假快结束了,表姐跟我爸说,他语言天赋真不行。年纪还小,当时也没太在意别人说什么。
迷迷糊糊上了初中,班主任即英语老师,据说是当时本市最德高望重的英语老师(后来没几年就退休了)。尽管我爸多次给老师打招呼多多关照我,但大半年下来,我的英语不但垫底全班,而且因为有几次测验连续全班第一被举报抄袭答案,名声不但跌到谷底,而且很多同学跑来跟我要测试题答案。抄袭确有其事,当时因为我成绩差,我爸问他在教育局的朋友要了一整套英语测试题,结果这套测试题跟我们平时测试用的题一模一样,而且还附带答案。当时每天是这样度过的:早自习要听写单词,老师一进教室就感觉世界末日来了。听写单词总会有一多半写不出来,就算左顾右看也会因为时间不够有很多单词写不出。于是晚上回去罚抄单词就成了常事,次数多了就得请家长,当时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想找个洞钻进去。做测试题也是备受煎熬,不写完中午就没法去吃饭,晚上成绩出来就感觉没脸在同学面前抬起头。那些日子,天真是阴郁到了极点,路上碰到英语老师都不敢抬头走。还好有父母每天起得比我早,睡得比我晚,陪着我呵护着我。后来几次测验,自尊心驱使我前一天晚上背诵答案,取得了几次不错的成绩。老师为了表扬我的进步,把班级成绩排名贴到教室门口,说是号召大家向我学习。结果同学没有一个相信我有这么厉害,下课都围过来。从来不说谎的我憋红了脸承认自己有答案。后来传到老师那里了没有,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却很清楚,自己在这个班级待不下去了。
初一下半年我换到了另一个重点班,班里的同学也是个个牛气冲天。后来才慢慢发现这个班的班主任也是英语老师,而且是我爸的朋友。这是个女老师,有个比我们小六七岁的儿子,刚刚因为能力强从另外一个中学调过来。这个老师黑黑的,其貌不扬,不过平时蛮注意自己的形象,打扮得还算干净,早上总会跑步过来上班。出乎我意料之外,这个老师并没有因为我爸跟她打过招呼而把我叫到办公室单聊。第一次上早自习也没有刻意过来给我打招呼或跟我眼神交流。好了,废话说到这,故事也该有点进展了,下面姑且称呼她为Y老师。
情景一(找个动机让自己愿意多花时间):
刚进新班级的时候,墙上贴了大家上学期成绩排名。总共五六十人的班级,我勉强排在了前二十名。虽然英语不行,但数学还是无敌的,语文还凑合。我下意识去搜索英语成绩最好的同学(虽然我英语成绩差,但上进心还是很强的),后来发现是一个长得清秀白皙的可爱女生。我当时心想,要是我能跟她同桌该多好,不但有助于提高英语,还能跟自己暗恋的女生朝夕相处(那时很单纯,长得好看加上成绩好就会喜欢的不行)。没想到Y老师还真把我和这个女生安排同桌了,吃惊之余也欣喜不已,阴暗枯燥的生活注入了些许盼望。后来Y老师回忆道,并非巧合,而是有意为之。原因一,因为我和那个女生都很好看,郎才女貌,原因二,因为我数学好,那个女生英语好,正好互相学习。哎妈呀,居然有这么懂人心的萌老师。当然这是后话了,而当时的事实是,我确实为了跟心上人套近乎,每天总是没完没了向她请教英语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多了起来,慢慢不那么恐惧了。犯花痴的力量?
情景二(鼓励的力量):
记得那是第一个上讲台听写单词的早自习。因为之前一个学期的痛苦经历,我对听写单词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惧,特别是上讲台在全班同学面前听写单词。当时每个小组要点一个同学上台听写,我当时埋着头一动不敢动,生怕一动就叫了自己的名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往往最担心发生的事总是在自己最不愿它发生的时候发生,发生得那么突然,让人有种堕落地狱的眩晕感。听到我的名字被大声叫出来,我憋红了脸慢吞吞站起来,驮着个背拖着飘忽的脚步来到黑板前,不敢回头看台下的同学。“数学竞赛大牛还害怕听写单词啊,大家有谁愿意跟他挑战,举手?”Y老师冲着台下的同学吼道。同学们纷纷举手挑战我,一共四位同学,我得了倒数第二,二十个单词有六个没写出来,结果完全在我意料之中。不同的是,这次我的心态完完全全发生了变化。之前,失败了总是接受现实,认为自己确实英语比不了别人;这次,却生平第一次有了不服的感觉,下了讲台心里咬咬牙默念道:下次一定超过你们所有人!这种变化源自什么?源自Y老师对我的鼓励。首先,Y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夸我数学很厉害,让我对自己重拾了信心。其次,她号召全班同学跟我挑战听写单词,言外之意就是我的单词一点不弱,你们谁想跟高手过过招。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这两句话在我心中的分量,这种鼓励式的肯定让我开始转变态度,从逃避害怕转向迎难而上。我转变态度,是为了对得起Y老师对我的肯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对我的肯定。我不能让她失望!
情景三 (维护已得荣誉)
还是初一下学期的时候,Y老师每周要求写一篇英语作文。第一周的主题是写公园见闻,已经记不清自己具体写了什么,那个时候估计也写不出什么能读的玩意。结果第一周Y老师出人意料地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向全班同学念了一遍,应该说是念一句分析一句,大体是说为什么好。即使时隔十多年,依然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Y老师开口的第一句:“XXX同学开头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排比,意境简单而美妙,让清晨公园的美景跃然纸上”。我当时原文是“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The bird is singing.”。以“大人”的眼光来看,Y老师对我作文的评价矫情而夸大其实。但当时的我却生平第一次在英语课上感觉到了一种被肯定的喜悦,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之前积压许久的对英语的恐惧感瞬间消失了。之后每周写作文之前,我总会为了能继续被选作范文而翻遍各类作文书和资料书。后来我的作文又多次被当作范文来念,自信心于是越来越强。纠结我当时的作文是否达到范文的要求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我那段时间慢慢开始坚信(而且信以为真),我的英语作文是班上写的最好的之一。 更重要的是,坚持了几个月之后,我的词汇量,句式多样性,语感都不知不觉有了很大提高。回首这段,我觉得是Y老师找了一个切入点(作文)赋予我一种荣誉感,我为了维护这种荣誉变得愿意花更多时间去经营。
情景四 (奖励的魔力)
那时我们每周会有两次英语测验,一次是市教委出的题,一次是英语周报里的题。当时我的英语应试能力已经可以跃居全班前十名了,偶尔还能考个前三名。我的成绩并不拔尖,也不稳定,不过相比一年前的自己好了不少,至少已经赢得了其他人的尊重和自己内心的安稳。当时班上确实有几个同学成绩一直排前几,我心里只是想他们确实比我优秀啊,不服不行。学期刚过一个月,Y老师宣布了一个奖励政策,就是每次测验的前三名每人可以得到一个笔记本,最高分另加一个笔记本,如果是满分就可以得到三个。自从Y老师宣布了这个政策,我变得更加用心了,每次测验完后不懂或做错的地方马上去请教那些做对的同学。没过多久,我开始持续稳坐全班第一的宝座,最差没低于第二,有两次拿了满分。记得有一次因为一道题去请教一个同学,他忿忿地说“你丫拿笔记本都拿到手软了,还来问我们”。记得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箱子里有不少于二十个笔记本。后来我几乎成了班级第一的代名词,同学们有问题都来问我。其实我并不在意物质本身(笔记本),而是那种对荣誉的渴望让我愿意花更多时间去钻研自己不懂的。
情景五 (第一次走出舒适区)
虽然我的英语应试能力有了很大改观,但总的来说当时的我非常内向,从来没有在公共场合讲过话,更别提在公共场合讲英文。那时我们才初一下学期,词汇量还非常非常有限。我们学校初一下学期开始有外教教学。尽管学校给外教配了翻译,Y老师也偶尔客串翻译,但翻译的事还是经常捉襟见肘。当时Y老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直接推荐我当翻译,作为外教和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我的天呐,我自己都没开口说过几次英文,在课堂上用英语回答问题都结结巴巴的,关键是从来没有跟外国人那么近距离交谈过,想想都觉得恐怖啊,杀了我吧。我因此好几天睡不好觉。后来事实证明,我虽然跟外教没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外教好像也没有把我吃掉的意思。令我惊讶的是,原来外教给人感觉好亲切耶!不但请我去她的公寓玩,还请我吃冰淇淋,时间一久也就开始放开胆说话,虽然自己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简单句子,还硬是装作很专业的样子。跟外教熟了,在她课上就非常肆无忌惮,每次到了演讲环节冷场的时候,我就上去解围。为此,我没有少课前精心准备演讲稿(虽然还是狗屁不通),但是那段经历确实让我积累了不少词汇和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句子。最最重要的是,我面对生人,面对公众不再有之前那种放不开。迈开了第一步,剩下的工作竟然显得那么容易!
情景六 (参与的力量)
初一下学期期末,学校筹划了一场双语汇报演出,将在全市范围内公演。下学期期中,外教就开始规划节目,挑选演员。Y老师在推荐演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她的得意门生。论综合实力,当时有两个同学排在我前面,但是前两个同学都以耽误学习为由拒绝了Y老师的邀请。我其实没什么主见,看到排在自己前面的同学不去演出,我也潜意识拒绝了Y老师的好意。心想:耽误了学习,岂不跟前面的两位越拉越远。后来Y老师另辟蹊径,从我父母那里入手,轻易说服了随波逐流的我去参加演出。当时其实我是不想去的,生怕耽误了学习,跟大家拉开了距离,而且还得牺牲周末补课的时间去剧院排演,心底里我是不想去的,对非常规的事物有种抗拒。由于父母的支持,我还是去了。回首那段时光,可以说是我在中学阶段做过最明智的决定,或者说是我父母联合Y老师帮我做的最明智的决定。我当时学会了唱几乎所有的奥斯卡名曲会告诉你吗?还有迈克杰克逊和甲壳虫,会告诉你吗?我当时能把《白雪公主》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会告诉你吗?还有,还有,我在最后演出的话剧里面亲吻了“白雪公主”会告诉你吗?丢脸的是,当初挑选白马王子演员的时候,我并不知道“Prince”是王子的意思,外教当时坚持让我演,我就同意了,结果厚着脸皮当了一回白马王子,在全市父老乡亲面前。不得不说,这次参与演出我牺牲了正经的学习,但收获了眼界,经历,和自信。书本上的东西随时可以学,但这些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的。
情景七 (面对机会的动力)
初中毕业的时候,优秀的学生可以全奖留学新加坡,这是我们学校的传统。记得初二的某一天,Y老师给我单独讲了去留学的好处。我听得热血澎湃,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更是让我好几天兴奋得睡不着。我当时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去新加坡。毕业的时候排名全校前几十名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现在关键是口语面试这一关。从那一刻起,我几乎每天坚持听《疯狂英语》(那时李阳还没什么负面新闻),坚持和我表姐模拟面试可能问到的东西,坚持找机会和外教交流,更让人吃惊的是,我居然会用ICQ去找老外网友搭讪。真是为了达到出国目的,我可以“不择手段”地去提高自己的英语啊。也许不自知,但我感觉自己的口语就是在那个时候提高和收获信心的。PS: 虽然后来有机会去新加坡,父母经过再三考虑,以年龄太小没吃过苦为由拒绝了我。
情景八 (给予信任)
你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情景吗?一个英语老师把整整一个章节的内容交给一个初二的学生来面向全班教授,而且自己不参与备课讲课的任何一个环节。当时Y老师给我提这个的时候,我竟然没有一丝推辞,信心十足地认为自己已经具备足够知识和能力备好讲好这章的课。我夜以继日,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做了比足够更足够的准备。还很清楚记得当时上讲台的情形,自己已经自信到闲庭信步,笑容收放自如的地步。我当时的目标就是,趣味性第一,争取让害怕英语的同学爱上英语,参与性第二,争取让平时不敢在英语课上发言的同学走出舒适区,知识性虽然很重要,我还是把它放在了最后,因为我当时已经深深意识到前两点才是关键。课堂反响也如预期一样,看到平时不参与的同学参与进来,每个人都能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平时不服我的同学也工工整整做好笔记,我心里有种成就感,之前从未有过。如果说这个经历给我什么提高,那就是让我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角度高了,需要学习和准备的知识自然要多很多,看底下的问题也就容易很多。
情景九(以身作则)
记得上初二那会黎姿版的《倚天屠龙记》正在热播,作为一个青春期少年,对赵敏的喜爱根本无法克制。每次下晚自习回到家总是忍不住打开看一集。那时正好赶上备考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于是Y老师提议几个入围决赛的同学去她家做模拟试卷。当时在Y老师家里,我差点就没忍住去开电视机看赵敏,我知道这也是其他几个男同学的强烈愿望。Y老师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看看当时热播的韩剧,但她没有。记得当时她趁我们做题,忍不住打开了电视,后来看我们分心了马上决绝地关了电视。我当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在竞赛之前再也没有提过赵敏的事。
情景十 (封神)
到了初二期末,中考来了。我们初二也跟着一起参加了当年的中考,提前体验一下实战的感觉。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我作为一个初二的学生拿了150分(满分),当年参加中考的最高分也不过146分。当中还有一段趣事:听Y老师说,我起初只有148分,于是我作为最高分的试卷引起了阅卷组的注意。按照“标准答案”,我错了一道完形填空题,后来大家研究了一下那道题,竟然多数老师认为标准答案有误,我的答案才是对的。后来,虽然中考最后分数无法更改,但还是明确了标准答案的错误。没错,我是满分,全市唯一的满分,而且是初二。后来我的事迹被英语教研室的老师传开了,有时走在校园里都会有陌生同学跟我搭讪。当时真的有同学把我当作神,但我自己很清楚,自己最多只是一个考试机器而已,平时比别人多付出了一点而已。悲哀的是,人们一般不看你的付出,只是津津乐道于你所行的“神迹”。
--------------------蛇尾---------------------
学好英语本身可能根本不值一提,只是这段经历给了我自信,无与伦比的自信,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我深深地懂得,只要我肯付出,无论我有多笨,我依然可能成功,依然可以做得比任何人都好。雄鹰可以到达金字塔顶端,蜗牛也可以。由于这段特殊的经历,我有幸和以后的每一任英语老师关系紧密;由于这段特殊的经历,我可以在英语演讲辩论中丝毫不输那些训练有素的同学;由于这段特殊的经历,我可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考托福出国。影响是深远的,远远不止这些。我感谢在自己还没有主见的年纪,拥有这样一个好老师,让我一小步一小步建立了自信,让我相信我很笨,但我仍然能做好事情,只要肯付出。
不公平
我的故事可能比较特殊,Y老师对我照顾有加,这个对其他同学确实不公平。我的初中同学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对这个耿耿于怀。如果忽略这点,我的故事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语言天赋
我的英语好,我爸妈就理所当然认为我有语言天赋。事实证明,这个命题并不正确。我语文一直很差。我大学一年级选修俄语,目前为止是我得分最低的一门课:六十分。日语是软件工程必修课,我坚持过,还是放弃了。法语是加拿大官方语言,我执着过,也放弃了。我对语言的兴趣并不大。我想表达的是,我英语好跟我有语言天赋没有半毛钱关系。
---------------------总结----------------------
我能走到现在,可以说是个奇迹。如果我没有遇到Y老师,我真的不敢想象自己会在哪里。我经常在公开场合表达一个观点,虽然父母为了我付出了很多别人父母都做不到的东西,但要说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人,无疑是Y老师。
父母经常会给我表扬或批评,但他们很少给我鼓励。鼓励,我认为是Y老师给我最大的财富。这是一个差生向优生转变的关键。再者,就是不要一口气给自己设一个大目标,比如说我要一年精通法语这样的大目标。最好是设定一个一个小目标,然后各个击破,慢慢积累,有一天你会不经意发现你的法语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从一个差生到一个优生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这过程中Y老师为我设定了一个一个小的目标(一个情景即一个目标)。面对大目标,你可能会觉得害怕或不知所措;但面对一个一个小目标,你很容易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攻克所有小目标,大目标自然就实现了。
征服一座山峰可能看起来没那么容易,但是征服一个一个小山丘还是胸有成竹的。越过了一个一个小山丘,你自然来到了山峰的另一边。
还有很重要一点,Y老师总是能让我产生这样一种错觉:我是英语天才,在英语方面我就该是所有同学中最优秀那个,唯一的霸主。乔布斯说过,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足以改变世界的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理应是某个领域的霸主,你才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霸主。
忘了说一件事,Y老师的儿子去年刚刚上大学,据说跟我当年一样优秀,至少在英语方面也封神了。事有巧合,还是Y老师的育人方法是可以复制的?
淘堡司令
赞同来自:
第二是词汇关,你记住的单词、短语越多,你学会英语的路就越短。达到一般的水平,你的词汇量应该在3000-4000的水平。
第三是听力关,你要大量地听别人说、广播讲,逐渐地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第四是说和写,你要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自己学说、学写,学着写一些句子,写一些短文。
以上四关实际上要同时攻克,不可偏废,同时学习,同时提高。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能终生不能学会;如果你能持之以恒地学习,学好英语是没有问题的。
不要以为学好英语很难实现,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非常快。
小黄不
赞同来自:
转载,原作者是豆瓣上的Emma艾小玛,
原文见:英语渣的托福修炼记
【我的托福学习】
前几天收到一封豆油。大概是吐槽准备托福过程的艰难,培训班老师讲的渣,自学又拖延症发作,完全不知道怎么办。
我只能说,第一次备考出国考试,都是这样的~习惯习惯就好了~
我的托福课是跟着Tina上的1对1。
Tina教的很好,她以前在美国的时候念的心理学,教学中强调“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能力才能真正地提高成绩”。
对于这样一个特别、有女王气质的老师,我仍然记忆深刻。她的作文课是讲的很好(专为伸手党而设的福利:有兴趣可以戳一下,有免费的音频),很干货,完全改变了我对英文写作的看法。
如果问我跟随Tina学会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仅仅专注于技巧本身是耍流氓,只有专注于技巧背后的哲学才是有意义的。
看起来美好的捷径未必是靠谱的道路,而有一些看似无趣的行为却可以让你真正学会英语。
【背单词】
但是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提高英语能力,迅速地战胜考试,那你就要猛刷单词,迅速地把词汇量突破到1W左右。
词汇量是听说读写的基础。
背单词的方法在此不多说了,市面上的书和软件都很多,我个人对于背单词只有3个心得:
-大量&多次!一次要背100~200左右,单词书要反复刷多次
-背单词的时候要保持阅读的状态!背完第一遍托福单词,背第二遍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题、阅读了,通过阅读,增加对词汇的理解
-买红宝书&用背单词软件&听百词斩的单词电台!单词书选一本靠谱的,踏踏实实地学明白~
不过读了几篇以后,开始对题目有一些理解。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能把阅读当成任务来看,你要把题目当成《十万个为什么》或科普读物来读。
好奇心是一种重要的东西,它会让一切都变得愉快起来。当你一旦拥有了探索的欲望,学习的过程就会变成一场愉快的冒险记。
对于要不要跳读之类的问题,我的观点是——随便,选一个你合适的。
本人是不跳读党;如果你觉得跳读对你有用,那就跳。
前提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阅读技巧不是时髦玩意儿,跟风毫无意义,它必须为有效的阅读而服务。
阅读水平的提高,关键是要读到一定的量。
如果你平时不爱读书,以后也不打算爱读书,那估计你的英语水平这辈子应该就这样了吧……
总而言之,除了做题以外,要多读英文书。平时爱看小言味精汤,就把中文换成英文好了;喜欢关注各种大事件的就看《经济学人》……把你部分的中文读物换成英文,跟随自己的喜好,没必要都去读Jane Austen,不过,还真喜欢也可以读。我最近读了George Orwell写的书,还挺推荐的,句子很好,内容也颇有趣味。
【听力】
身为资深强迫症爱好者,听写是我最爱的消遣活动。
把你听到的每个单词在A4纸上,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来;它带来的满足感,比在大热天吃COLD STONE还舒畅啊。
问题是,这个习惯对于做题没啥帮助。
所以,这个习惯遭到了Tina的吐槽……并且……被要求不许听写,要写听——判断意思——再决定记什么笔记。
我被迫按照的她的方法做,效果有提高,但是,这个并不妨碍我想锤死她。
我的听力心得是,平时要多听单词。
做听力题要能抓住重点,别陷入太琐碎的细节里。
在这里特别推荐《高分120》,各位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刷真题啊,最后真题答案都记住了,就没有题可以做了……
【写作&口语】
我见过最自恋的托福老师,他让我们去背诵他写的范文……第二天,我果断退课了。
要写好托福作文,核心不是背范文,而是改变思考方式!
比如说,我们的中学作文,很多老师都喜欢做作的大词汇,堆砌出空洞但是看起来不明觉厉的作文,但是如果你这么去考托福,恭喜你!你一定拿不到高分!
托福作为很强调逻辑、推论、细节。它需要你发表观点,推论证据,一步一步地展现细节,完成整篇作文。
练习的时候可以先不写英文,先用中文来写,把自己的论点、观点弄清楚。等把自己的逻辑顺清楚以后,再开始写成英文。我个人觉得,应该先关注“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然后再纠结词句的问题。
口语和作文是一样的。
最重要的是你想说什么,你打算怎么表达一件事情,然后再是怎么说。对待口语唯一的方法,就是大量的练习&大量的模仿&大量的听别人怎么说的。量变最终会引发质变,要推动自己的脑子转的快一点。